转基因科普文章
2017-01-01本杰明分享
作者:LIJIE-A
首先,在介绍转基因之前,有必要对基因做一解释。不同的材料中给基因下的定义略有不同,在此,本文仅仅给出一个简单的解释,也即:基因是所有生物都拥有的一本密码本,而且,所有生物的密码本都是不同的。基因这本密码本决定着你要如何生长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对于人类而言,它决定了你的性别、长相、身体状况、是不是有终身无法治疗的疾病,甚至还决定了你后代的生活等等一系列内容。也正因为如此,基因对于任何生物而言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国生产的有机磷农药绝大多数为杀虫剂,常用的有对硫磷、内吸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及敌敌畏等。传统的有机磷杀虫剂分子结构中的烃基多为脂肪烃基和取代苯芳烃基,近年来也合成了一些磷酸酯类化合物,也有一些用作杀菌剂、杀鼠剂等。
有机磷之所以能得到青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当前常用有的机磷杀虫剂品种可以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有些可用于防治于卫生害虫及家畜、禽体外寄生虫。
大多数品种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有些品种具有内只作用或渗透作用,个别品种具有熏蒸作用,可进行多种方式施药,防治地上、地下、钻蛀、刺吸式等不同类型的农林害虫。其杀虫机理是抑制害虫体内的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直到死亡。
一般品种易于在动植物体内降解成无毒物质,在自然条件中,如日晒、风雨的作用易水解、氧化。因此,储存时应避光、防潮。
有机磷杀虫虽然毒性偏高,易造成人、畜中毒,但已有高效解毒药如阿托品、解磷定广泛应用。
有机磷杀虫剂虽然使用时间很长了,药效也比当初有所降低,但相对来说害虫对其抗药性发展较缓慢,当前仍在大量使用。同时对作物一般较安全,不易产生药害,当然某些农物对个别品种较敏感,如敌百虫对高粱的药害、敌敌畏的氧化乐果对玉米、桃树在高浓度时有一定的药害。
但是,有机磷类农药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残效期短,在外界或动物体内易被降解;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在长期贮存过程中,有些有机磷杀虫剂可逐渐分解而失效。更重要的一点事,有机磷杀虫剂的某些品种对人畜高毒,如甲拌磷、甲胺磷、内吸磷等,在使用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发生中毒事故。
有机磷类农药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它会与体内的乙酰胆碱酯脢结合,使乙酰胆碱无法被水分解。轻者视力模糊、头痛、晕眩、疲倦、流泪、流涎、腹痛、呕吐、胸闷、恶心、烦闷不舒
有机磷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有机磷种类、中毒剂量、人体对毒物吸收以及排除速率有关。一般而言,除了极少数有机磷农药(如芬杀松等)较慢出现症状,大部份在中毒后几分钟到十二小时之间,便会出现症状,中毒后未经治疗而死亡,多发生在六小时内。中毒后尽早发现并做适当处理,往往会在急性期过后慢慢康复,因此适当防范与急救处理十分重要。
关注我们官方平台有惊喜哦
版权所有©2017上海佑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 沪ICP备12042163
食安盾捍卫您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