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科普文章
2017-01-01本杰明分享
作者:LIJIE-A
首先,在介绍转基因之前,有必要对基因做一解释。不同的材料中给基因下的定义略有不同,在此,本文仅仅给出一个简单的解释,也即:基因是所有生物都拥有的一本密码本,而且,所有生物的密码本都是不同的。基因这本密码本决定着你要如何生长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对于人类而言,它决定了你的性别、长相、身体状况、是不是有终身无法治疗的疾病,甚至还决定了你后代的生活等等一系列内容。也正因为如此,基因对于任何生物而言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回到转基因的问题上,转基因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名词,无所谓好坏。说得通俗些,我们可以认为转基因和移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我们都知道袁隆平,杂交水稻确实是一项非常有代表性的产物,也是日常餐桌上常见的主食,那么这里就以水稻为例,解释转基因和杂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如我现在有一亩水稻田,但是由于品种的问题,这片地上生产的水稻产量不高,而且米粒也比较小。这时候发现,邻近的水稻田生产的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米粒也很饱满。于是,我从邻近的稻田要了一些种子,用这些种子逐渐改良我的水稻品种。
先种一片我自己的劣质水稻,再种一片别人的优质水稻,长出花朵后进行异花授粉,多日之后,我的稻田里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水稻,但不管有多少种水稻出现,我只留下需要的优质品种,再陆续经过几次的育种,我的水稻品种就能完全改良了——这就是杂交。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水稻的品种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因为基因不同,基因决定了水稻的好坏,所以杂交其实是用人的干涉行为把优良水稻的基因“移植”到劣质水稻里面,经过几代的培育,使得我的水稻被改良了。但这种改良的随意性太大,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转基因技术的面世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先翻优质水稻的密码本,找到控制高产和颗粒饱满两种性状的基因片段,复制这一段密码,再找到劣质豌豆的密码本上低产和米粒小两种性状的基因片段,用好的覆盖坏的,拥有这种新密码本的新种子就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合成的,种出来的水稻也是又高产又饱满。虽然实际情况没有那么简单,但是相比于传统的杂交方式,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既省人力又省成本的方式。
转基因技术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论,除了因为这是一项较新的技术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太过密切。尽管转基因食品在上市前都会经过种种测试,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无法得到绝对的保证,这些安全问题包括:
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因为插入的基因而引发机体潜在的免疫反应,特别是高致敏性。例如,美国先锋公司的科研人员将巴西坚果中的基因转入大豆中,但随后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对这种大豆过敏。甚至即使插入的基因本身表达非致敏性蛋白也不能保证就没有致敏性。目前,在理论和实验室水平上已经证实,部分外源性基因确实会导致转基因食品具有致敏风险,所以国际上有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不能采用有过敏性的生物基因的相关规定。
有研究显示,转基因牛生产的牛奶能使饮用者血浆中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增高,而这与肺、乳腺和结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成正相关,虽然美国食药监局发表声明称并不存在这种潜在危害,
有学者认为,爱荷华州的小猪出生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喂食了转基因玉米,从而怀疑转基因食品会对生殖能力产生影响。奥地利研究人员对孟山都公司研发的基因玉米杂交品种进行了动物实验,发现被喂养饲料中含33%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从第三代开始,后代的体重、体长和数量都明显减少,从而认为转基因玉米对老鼠的生殖能力存有潜在危险。
转基因食品可能因植入特定基因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干扰机体的新陈代谢。苏
除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质疑,有学者担心转基因植物这种高产、无法控制的蔓延也可能会有打乱生态系统的生物平衡的风险。有研究认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杂交而转移到其野生近缘种中,使其他生物种产生抗除草剂的特性,从而增加了除草剂的使用量,间接对水土环境造成影响。转基因作物的生产还可能对食草的非目标动物造成伤害,1999年,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Losey等发现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喂食帝王蝶幼虫,出现了幼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的现象,Losey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病虫转基因作物可能同样会对非目标昆虫造成威胁,从而破坏生态物种的平衡。转基因作物作为自然界的“外来户”是否能与自然界和平共处尚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证明和更长时间的实践检验。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针对转基因确实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农业部1996年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对不同的遗传工程提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价都作了明确的说明。2001年国务院又颁布并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再比如2009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检测与评估、许可、记录、标签以及跟踪、召回制度和法律责任等都进行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提供了宏观依据。
然而这些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立法层次较低,没有一部从整个生物安全角度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作出全面、系统规定的高立法层次的综合性法律,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需求。
因此,一方面对国家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完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对于我们个人而言,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保护我们的健康安全。
关注我们官方平台有惊喜哦
版权所有©2017上海佑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 沪ICP备12042163
食安盾捍卫您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