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切换城市]
Andriod下载
IOS下载

乳制品科普文章

2017-01-01本杰明分享

作者:LIJIE-A

氯霉素科普

氯霉素是20世纪中叶发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各类常见细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奶牛生产中,抗生素类药物常常大剂量反复使用,造成在奶及奶制品中残留,形成“有抗奶”,对人体造成危害。

氯霉素的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抑制骨髓的造血机能。氯霉素对骨髓造血机能的抑制毒性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短期可逆行骨髓抑制,这是最主要的毒性反应。在多数情况下氯霉素对骨髓抑制的程度与使用剂量和疗程有关,临床表现为使用剂量或频率依赖性的血细胞减少,一般在停药后12天内恢复正常;其二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少数情况下

发生,与个体特异性反应有关,产生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即使与药物停止接触,骨髓抑制仍将长期存在,骨髓造血功能极少恢复。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下降,死亡率高达50%~70% ,存活者也容易发生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生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几率虽然不高,却是致命性的。

二是氯霉素具有生殖毒性。随机选择母鸡30只、公鸡3只作为试验组,给试验组连续喂食含有氯霉素的饮水5天,收集种蛋进行孵化,于孵化期第6天检查种蛋受精率,发现试验组鸡群投药后第9天种蛋受精率开始下降,持续20天后,种蛋受精率才开始回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氯霉素对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能影响增殖或转换率较快的细胞的线粒体功能,从而产生毒性作用。

三是神经毒性,氯霉素可诱发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近年来,氯霉素注射液引起精神异常的报道屡见不鲜。

此外,氯霉素还具有遗传毒性和免疫毒性,也有可能引起灰婴综合征,造成婴儿呼吸节律紊乱,体温下降、紫绀,皮肤呈灰色,死亡率约为40%。

我国1985年颁布了《消毒牛奶》国家标准(GB5408-85),明确规定,应用抗生素期间和停药后3天内的牛乳不得收购和出售;2001年农业部发布并正式实施《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要求鲜牛乳中抗生素不得检出。

操作视频
检测方法具备科学依据
会员权益
检测疑虑为您一一解答
在线问答
7X24在线服务
客服电话
400-852-9767
食安盾官方微信
食安盾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2017上海佑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 沪ICP备12042163

食安盾捍卫您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