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切换城市]
Andriod下载
IOS下载

黄曲霉毒素B1科普文章

2017-01-01本杰明分享

作者:LIJIE-A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而说到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食用油,人们除了联想到转基因问题外,苯并(α)芘、地沟油等问题不断被讨论或曝光,食用植物油比较突出的安全问题——黄曲霉毒素的超标,同样受到消费者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将就黄曲霉毒素B1、危害以及防治做一简介。

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对霉菌毒素进行现代化研究时,发现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于是将其命名为“黄曲霉毒素”。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黄曲霉毒素都是广泛存在的,谷物、坚果以及牛奶等,都是污染的对象,尤其是以玉米、花生最为严重。

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分子型式包括B1、B2、G1、G2、M1、M2等,其中M1和M2主要存在于牛奶中,B1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能力更是比二甲基硝胺(复旦投毒案中使用的毒物)高70倍,被认为是导致人类肝癌和食道癌最主要的致癌物。无论是哪一种黄曲霉毒素,都是通过消化道的吸收进入人体内,主要是分布在肝脏,肾脏、血液,肌肉和脂肪组织中。一旦中毒,会出现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全球历史上,有多次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例如60年代的英国,由于在饲料中混入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粕,超过10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另外,非洲的霉木薯饼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同样是由黄曲霉毒素引起的。而在2004-2005年,肯尼亚暴发了迄今为止史上最大规模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余人,死亡125人。

除了剧毒性以及强烈的致癌作用外,黄曲霉毒素B1还具有耐热性。黄曲霉毒素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280℃的高温下才能被破坏,而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仅有150℃,加热5分钟后也仅有一半的黄曲霉毒素发生降解,所以一般家庭中的条件很难破坏黄曲霉毒素。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一些方法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首先,应选择正规食品经营单位消费,不要购买包装不洁、破损、发霉的食物。对大米而言,大米霉变会产生异常的气味,并可能伴随着脱糠、起眼、起筋、出汗的现象,在购买时需要特别注意。对食用油来说,在购买时选择澄清、透明的。

其次,消费者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注意产品的标签、标识,做到在保质期内妥善储藏。此外,把食物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尽快食用,不要食用过期及霉变食品,及时丢弃霉变或破损的食品。以食用油为例,如买大桶油,可按一周的食用量将油倒入控油壶(应干燥、无水并定期清洗),再将大桶油用胶带密封好,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也要远离灶台等较热的区域。开封后最好在3个月内吃完,注意新旧油不要混放

最后,应特别注意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食用油,不要片面迷信“纯天然”和“原生态”制品。“土榨油”或者使用家用榨油机榨出来的自制油,这些产品由于原料没人把关,榨油设备是否彻底清洁也无法做到严格的把控,其质量存在非常大的隐患。

《GB 2761-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该标准规定了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坚果及籽类、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特殊膳食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指标。

操作视频
检测方法具备科学依据
会员权益
检测疑虑为您一一解答
在线问答
7X24在线服务
客服电话
400-852-9767
食安盾官方微信
食安盾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2017上海佑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 沪ICP备12042163

食安盾捍卫您的食品安全